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资产管理运行的重心,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国有资产在管理和运营中,存在很多问题。
审计局在对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单位在管理和运行本资产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单位管理制度不完善、管控意识薄弱。单位的主要领导及相关科室对资产运营管理意识淡薄,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意识差,缺乏科学管理资产的理念。主要领导对任职前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采取默认态度、未积极正确面对整改。单位责任人缺乏资产管理风险防控意识,处置国有资产未做到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
(二)单位部分国有资产未办理产权登记或未及时核销产权。由于事业单位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资产权属不清,主要表现在:1、部门房屋由于建设时间比较长、未有建设相关手续及验收程序,因为无法及时办理产权证明并报国有部门备案也没有及时入账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2、账实不符,单位资产登记中存在有一辆公务用车但经审计发现早已无此实物,经核实由于因报损手续不全,单位未能及时办理产权核销手续。
(三)单位部分国有资产出租未经审批,处置缺乏相关手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单位部分资产处置未经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将国有资产无偿提供给下属企业出租,出租价格只是双方协议而定,未经过充分的评估论证,且租金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未缴入国库而直接用于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费支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建议:
(一)加强领导的管理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通过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单位领导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单位领导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和意识以及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思维模式,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融入到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不要推卸责任,认为不是在自己在位时出现的问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及时整改,单位主要责任人要克服种种困难尽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资产产权清晰,避免因国有资产处置不当造成损失浪费。
(二)单位要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单位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应认真遵守《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专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将资产无偿提供给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强化管理监督工作,单位的领导干部要压实管理责任,明确各岗位的工作权限,落实管理责任,加强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的日常监督和检查,有效维护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三)完善资产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资产监管效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及对外出租等具体流程和要求,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及时将国有资产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完善相关审批手续,办理产权登记,依法进行运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出租以及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取得的收入,属于国有资产运营收入,都要纳入政府非税管理范畴并实现“收支两条线”,有效维护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让国有资产提高使用效率,切实促进资产保值增值。(钱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