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时间:2023-08-03   浏览量: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审计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新形势下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快构建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协同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对内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同时也为新时代审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审计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讲话精神,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定位,积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一方面,内部审计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一支主力军,整合内部审计资源,统筹内部审计力量,强化内部审计成果运用,能够实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优势互补,拓展审计监督深度和广度,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立体化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上层次、上水平,不仅能够强化各单位自身的风险防控,而且能够为国家审计监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为审计机关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有力支撑,有效提升审计全覆盖的质量。

二、提高理性认识,正确面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逐步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内审工作环境不断优化,内审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内审工作机构不断健全,为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已经成为“治已病、防未病”的第一道防线。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各级内审机构、广大内审人员的创新探索和辛勤工作。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不同行业和单位之间内部审计作用发挥差异较大。具体来讲,国有大型企业比较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基本健全了内审机构、配备了内审人员、制定了审计工作计划,有序开展了审计监督工作,在企业成本控制、绩效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了参考依据。但相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讲,部分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有的根本就不重视,片面认为内部审计是多余的,不会起到什么作用,甚至会给工作带来被动,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缺失。

二是部分单位内审机构还不健全。部分单位应设未设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即便是设置了,也只是落实到纸面上、悬挂在墙上,形同虚设,有的内审机构与会计部门合并办公,尤其是内审人员与内审管理人员大多是由财务管理者兼任,因此,事实上的内审工作往往与财务管理工作叠加,造成“运动员”和“裁判员”不分,导致内审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同时,内审成员构成大多数为资历高、年龄段较高的管理层或者会计工作人员,这些人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内审意识也相对落后,对于内审工作重要性以及事业单位风险管理认识程度并不高,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有效的责任管理机制,部分部门之间存在着不良的竞争风气,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内审工作涉及面窄、效率和质量不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深受传统审计理念和方式的制约,通常以人工审计处理为主,大多限于传统的审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审计内容过于狭窄,没有扩大到单位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科学、“三重一大”事项是否合规、绩效管理是否重视、风险管控是否到位等涉及全局性管理工作内容。同时由于内审人员大多是老同志,对智慧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联网审计等新的手段应用程度不高甚至不会用,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造成审计工作质量差。

三、依法履职尽责,加强对内审工作指导和监督的建议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既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针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是加大对内审工作重要性宣传力度。针对部分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不重视内审工作的现象,各级审计机关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内审工作重要性宣传力度,例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召开内审工作座谈会、开展内审调研等措施,广泛宣传新修订《审计法》及实施条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及本地区制定的内审工作制度,通过宣传内审法规,促进提高各单位各部门对内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着力营造重视内部审计的良好氛围。同时,结合开展的审计项目,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要内容,促进内审工作加快发展。

二是督促建立健全内审机构。针对部分单位应设未设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各级审计机关要多措并举,通过举办内审座谈会、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举行“揭牌仪式”等方式,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积极营造“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同时采取激励措施,在人员、资金、经验、政策等方面给予内审工作大力支持,努力构建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工作格局,加快促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审机构、配备内审人员,重点配备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内审干部队伍,以适应新时代内审工作发展的需要,加快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快速发展。

三是加大对内审人员业务培训力度。为大力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各级审计机关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内审人员培训力度,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内审人员到内审工作先进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增强工作责任感。二是聘请外部内审专家授课,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三是选拔内部审计业务骨干讲课,增强经验交流。四是以干代训,选拔部分优秀内审人员直接参与审计项目,增强实践能力。五是让审计业务人员上门指导帮扶,增强工作能力。通过强化多样性培训,既注重提高内审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又注重实战能力提升,有力促进内部审计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业务质量,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强化内审制度建设。为加快促进规范内部审计管理,有效推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各级审计机关要根据国家有关内审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本地方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对内部审计机构、领导机制、职责权限、内审工作程序及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提出具体明确要求,为各单位健全内审机构、配备内审人员、开展内审工作提供政策依据、法律支撑,为做大做强内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五是建立内部审计考核评价机制。为加快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各级审计机关结合本地区本地方内审工作管理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考核评价机制,将单位领导重视内审程度、内审机构建立、内审工作开展情况、内审工作成效等指标作为考核评价主要内容,选树一批内审工作先进单位,着力打造内审工作典型和样板,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鼓励各内审单位对标先进找差距,对照优秀补短板,加快推动内审工作全面提档升级,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指挥棒”作用,促进内审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赵传贵



当前页面地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