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审计局牢牢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以“五夯五强”为抓手,抓实抓细抓好“夯基强审 监督为民”党建品牌,推进党建与审计业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得显著成效。近日在全县机关党建示范点观摩交流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东平县委、县政府单独发文,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审计局给予全县通报表扬。
夯牢思想之基,信念强审把方向。把提高审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全局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实抓细,以“五个学习”持续推进理论武装的深度和广度。2023年以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24次,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做到及时跟进学、聚焦要求学、结合业务学、灵活多样学、到教育基地学,切实做到学思想、强党性,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努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夯准规范之基,党建强审聚合力。在规范化创建中充分发挥创新性、战斗力,以组织设置规范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服务规范化、阵地建设规范化六个规范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资料、有制度的“六有”标准,配备了专门的活动阵地。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开展的“爱心送剪进社区 关爱老人献真情”活动被中国文明网、东平机关党建等刊载。2022年以来,多个党日活动被评为优秀党日活动。党支部先后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三三支部工作法”被评为优秀工作法。
夯实业务之基,质量强审显担当。坚持“围绕审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审计”理念,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以党建强业务、促审计、显担当。一是抓业务规范。研究出台《审计业务规范》等5项制度,增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二是抓能力提升。先后组织人员到阳谷、诸城等8地市学习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全力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开展 “审计小课堂 业务大比拼”活动11期,围绕审计业务相互交流,实现共同提高。三是抓科技强审。购置了国内最先进的雷达三维无人机等设备,通过“以机代步、以机代眼”的方式对庞大的工程量构建实时立体的全景影像,审减投资额1.5064亿元,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运用金审三期、sql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强化大数据分析研究,2023年追回死亡人员违规领取乡村医生、民办教师、高龄等财政补助13.25万元,追回被套取的财政资金232万元。实施的一个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是该局成立40年来首次获得省级优秀审计项目荣誉。
夯严管理之基,作风强审做保障。作为专司经济监督的部门,恪守“打铁必须自身硬”,戴好“防毒面具”,系好纪律“安全带”。一是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修订完善党的建设、审计纪律等19项规章制度,用有效的制度管人管事,做到工作有章可循,考核有据可依,充分调动全局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廉政教育,守住廉洁底线。通过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纪律教育、节假日重申纪律要求等,教育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碰红线。坚持审计项目开展到哪里,廉政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一体推进审计回访、现场审理、纪律检查,使铁的纪律成为审计干部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切实筑牢廉洁底线。三是弘扬务实作风,用文化凝聚力量。建设高规格的党建文化墙,制作带有人生格言的桌牌,营造具有审计特色的机关党建文化氛围,使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加强信息宣传,先后被各类媒体采用信息126篇,从不同视角宣传审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
夯活为民之基,服务强审树形象。深刻践行为民服务理念,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暖民举措,变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一是助力惠民政策落地。疫情期间助推惠民政策落地落实,为商户减免房租80多万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审计中,积极督促相关部门为被征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金1356.37万元。二是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全县“双30”目标,进一步聚焦政策落实、资金安全和项目绩效,抽查涉农资金一亿二千多万元。通过揭示问题、推动整改、健全机制,以审计“力度”增强民生“温度”。三是志愿服务惠及千家万户。着力打造“爱在东平 审彩飞扬”志愿服务品牌,全局在职党员100%加入志愿服务,依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组织开展慈善捐款、爱心献血、义务植树等志愿服务,全年开展志愿服务30余次。中国文明网、泰安日报、省审计厅等刊发东平县审计局着力打造“爱在东平 审彩飞扬”党员志愿服务品牌信息,充分展示了东平审计的良好形象。(韩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