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消费券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3-11-06   浏览量:

为活跃市场提振居民消费积极性,近年来多地积极开展发放电子消费券等多项促消费政策措施。发放政府消费券既是助企利民活动,也是提振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审计机关对政府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党和政府惠民利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目前,政府消费券发放管理使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发挥政府消费券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等政策目标作用。结合审计经验,笔者对此问题做以下分析和探讨。

一、政府消费券的作用

政府消费券作为经济特殊时期政府发放的一种专用券或支付凭证,主要目的在于刺激消费、提振信心。因消费券只用于特定领域且有一定期限,其对相关行业的支持精准直接,容易见效。从这个意义上看,发放消费券已成为特殊时期促消费、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工具之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两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增长减缓。在此情况下,一些地方采取了发放消费券或消费补贴的措施,旨在通过引导刺激被抑制的消费,推动形成现实购买力,帮助第三产业尽快渡过难关。

从短期看,发放消费券确实能够刺激短期消费回升。作为应对疫情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相信随着这些举措落地实施,会对当地恢复消费产生积极作用。但是,消费券并非一种完美无缺的刺激手段,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增加了地方财政压力、抬高了需求拉动型通胀风险等。对此,要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既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效仿,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开展政府消费券未科学合理设置消费券使用门槛,造成财政资金未充分发挥效益。消费券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提振消费,其次是带动经济增长,通过消费形成短期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有些促销活动对发放政府消费券未科学合理设置门槛,导致消费乘数效应不明显,财政负担资金占比较重,未达到通过发放消费券带动社会消费的目的,导致财政资金未充分发挥效益。

2.消费券发放渠道和使用范围不合理。

(1)消费券领取规则设置不合理。由于消费券领取规则设置不合理,消费券实际领取中重复领取现象较为普遍,消费券领取及使用方法不够细化,未达到普惠性效果。

(2)发放平台有局限导致消费券受众面较窄。有些政府消费券发放选择平台较为单一,导致乡镇居民参与度较低,消费券受众面较窄,不能实现政策普惠性。

(二)问题形成原因

1.政府消费券尤其是电子消费券,属于促消费提振经济创新举措,缺乏完善法规制度约束。

2.主管部门未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民众消费习惯,制定的消费券工作方案中相关措施不科学合理。

三、审计建议

(一)加强消费券资金管理,完善绩效评估考核机制。主管部门在加大活动宣传力度的同时,加强对政府消费券资金发放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建立与税务、车管、银行等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利用大数据验证消费信息、甄别失信商家,并建立违规交易线索移送机制,进一步堵塞风险漏洞,避免数字化消费券在发放和流通过程中被“套现”,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规范发放门槛,发挥消费券“乘数”效应。根据居民消费习惯,科学合理设定消费券发放领取门槛,发放消费券时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对个人消费券核销额度设置上限,避免个人重复领取。根据不同群体消费特征和商品消费金额,确定不同消费券使用起点门槛、使用范围、使用时间等,提高消费券的综合杠杆效应。

(三)创新发放形式,尽大可能释放政策红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平台发放消费券。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消费平台、移动支付等,丰富消费券消费场景,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进一步放大消费券效用,使消费券惠及各个年龄段消费者,让群众和商家得到实惠,提振消费信心,激发经济活力。(肥城市审计局李萌


当前页面地址:


分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