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改制企业资产管理问题浅析

时间:2021-02-08   浏览量:

近年来,我们在对一些破产改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审计中发现,破产改制企业普遍存在资产产权不清、管理混乱、流失严重等问题。本文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破产改制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改制不彻底。改制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一个历程,审计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基本上采取破产的形式进行改制,但实际上改制并不彻底,大部分企业采用金蝉脱壳的方式甩包袱,用改制前企业的部分资产带部分负债的方式重组一个企业,改制过程不规范,原有资产未登记,现有资产未清查,移交资产未评估,企业变更过程中部分没有产权的资产未划转,造成资产流失。

2.对破产改制企业的管理缺位。由于对改制企业的监管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改制企业一直处于监督盲区,资产从未全面清查登记,权属不清,底数不清。主管部门未有效履行管理职责,对破产改制企业的资产管理大多流于形式,资产日常监管粗放或呈无人管理状态,资产实际归占用人支配,资产占用人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和各监管机构疏于监管的漏洞,通过隐瞒资产数量、收益和未按规定程序处置剥离资产等手段,侵吞资产及其收益,造成资产流失。

3.政府监督不到位。企业改制应由地方体改办牵头,由国资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监督完成,然而实际运作过程中并未真正实施到位,具体实施的仍是原企业的领导层,政府部门监督流于形式。企业破产改制后,国资、财政、纪检、监察、审计、市场监管、税务等相关监督部门对重组企业关注度不够,后续监督不到位,没有发挥好监督的作用。

二、审计建议

(一)摸清资产存量

对破产改制企业的资产进行清查摸底,登记造册,彻底清查改制遗留资产。由资产监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资产占用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并建立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充分收集资产资料,建立资产变更档案,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界定产权关系

由于改制企业一般是老国有企业或者集体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部分资产来源复杂,产权不清晰。为了明确资产产权和数量,需要进行产权界定,界定应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和“尊重历史、依法确认”的原则,追溯资产的原始来源,依法确认资产权属,明确收益分配范围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落实管理主体

对改制企业的资产管理,应明确产权管理主体和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主体。实践中有两种管理模式可以借鉴:一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将全县分散的改制企业资产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将资产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市场运作,增加产权交易市场透明度,最大限度盘活国有、集体资产,防止国有、集体资产的流失。二是委托原企业主管部门进行托管。将改制企业资产整体打包委托原企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资产进行专业化管理。

(四)完善监管制度

国资管理、财政和企业主管等部门应针对资产管理现状,改进完善现有政策规定来规范资产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一是建立资产登记和变更移交制度。将资产摸底清查,按资产类型分类建档,如实反映资产状况。在资产所属单位发生变更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二是建立有偿使用和收益管理制度。对资产分类管理并实行有偿使用,国有资产使用收益纳入同级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三是建立处置审批制度。盘活存量资产,完善资产评估制度,履行处置审批手续,实行市场化运作,确保资产保值增值,防范资产流失风险。四是企业和其主管部门应完善管理治理结构,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并建立完善内部纪检和审计等监督体系,发现倾向性问题及时纠正,保证产权的合法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总之,在加快推进国企和集体企业改革步伐的同时,应加强对改制企业资产的管理,最大限度地盘活资产,提高使用效益,充分实现资产的市场价值,确保实现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减负增收的目标。(宁阳县审计局  付秀玉)


当前页面地址:


分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