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究

时间:2018-11-15   浏览量:



审计机关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国家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审计机关职能能否履行到位,审计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是否能有效发挥,关键取决于审计质量。

一、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管理主要受审计队伍、审计业务和审计质量保障机制等三大因素影响。目前在这三个方面,审计机关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给审计质量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审计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审计力量不足。由于受审计管理体制及人员编制等因素制约,审计机关在审计队伍发展中困难较多,造成审计力量严重不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审计队伍“三化”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是年龄老化。审计队伍年龄老化对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二是知识老化。部分审计干部学习意识不强,对新的审计理论、法律法规和审计方法及审计技术学习不够,不能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对审计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三是观念僵化。一些审计干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陈旧,对审计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难以接受和消化吸收,工作中靠经验办事,改革创新精神不足。审计队伍结构不优及能力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提升和审计工作的转型升级。

2.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目前审计机关中以熟悉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居多,而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熟悉法律、工程建设以及计算机专业人员较少,更谈不上既懂审计、又熟悉其他专业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审计干部队伍素质和业务技能与现代审计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受传统审计思维和自身业务能力影响,审计机关多数审计人员习惯于从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揭露和查处简单的、常规性的和微观的违纪违规问题,而对重大政策执行层面的问题和被审计单位财务、业务上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难以揭露和查处,且审计工作也往往习惯于停留在发现问题上,对审计情况和发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不能从宏观层面对完善管理机制、制度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致使审计效果不显著。

(二)审计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审计项目计划不周密,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受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影响,在审计项目计划的确立上缺乏自主性和科学性。上半年县级审计机关主要精力在围绕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项目和常规预算执行审计上,下半年还会有上级审计机关授权审计的项目,县级审计机关安排审计项目的自主性受到限制。

2.审计调查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目前审计机关普遍对审计调查了解不够重视。在审计调查了解中,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资料收集不完整,情况掌握不全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依赖程度没有进行有效测评,对审计风险没有进行合理评估,直接影响着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并加大了审计风险。很多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质量较低,普遍存在审计目标不明确,审计内容不具体,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步骤和方法简单,套用以往项目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内容雷同,项目审计完成后补做方案等问题,没有发挥审计实施方案指导、引领和检验项目审计工作的作用。

3.审计程序执行不严格,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一是有的审计通知书中审计依据出现错误。二是执行审计程序规定的时间出现错误。有的审计实施方案形成时间在审计调查了解之前,有的审计文书、审计记录及审计文书签发之间存在时间上的逻辑错误;三是审计报告编审程序执行不到位。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组讨论和业务审定会程序没有执行到位。审计组讨论较少,或未对讨论情况进行记录,审计报告的审定一般以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审定为主,精力审定会形同虚设,审定过程和结论记录也不够健全完善。

4.审计执法行为不严谨,存在审计风险隐患。一是审计证据适当性和充分性不够。多数审计人员习惯于以“审计取证单”作为主要的审计证据,而缺乏对印证有关问题的原始证据的收集。尤其是当电子数据作为审计证据时,缺乏对电子数据采集和处理情况的记录,从而使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对支撑审计定性的问题缺乏足够证明力;二是审计定性不够准确。有的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只叙述问题而不予定性,有的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表述不规范、不准确,如将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定性为“收支不入账”;三是适用法律法规及作出的审计处理处罚意见不当。有的在问题定性上引用法律、法规错误,有的依据法律、法规作出的审计处理处罚意见不当;四是对外出具的审计结果类文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审计文书内容不完整及数据错漏、审计文书用语不规范和审计决定告知被审计单位救济方式错误等三个方面。

5.审计效果不显著,审计威慑力、震慑力和影响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意识不强,常规性的财务收支问题查得多,政策执行、宏观决策及权力运行方面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查处少,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份量不重,审计威慑力不强;二是问题查得不深不透,延伸审计和调查不力。大多审计项目局限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上查问题,而很少对账外事项和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业务流程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查找问题,因此查出的问题都很直观、简单,对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缺乏震慑作用;三是审计综合分析不够,审计督促整改措施不力。县级审计机关缺少对审计事项的综合分析研究,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不能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难以被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并进入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决策层。同时,重审计、轻整改使审计作出的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落实到位,造成审计在社会公众中影响力不大。

(三)审计质量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审理力量薄弱。我县法规审理科工作人员2名,均常年参与一线审计项目实施,专职审理(复核)人员力量较弱,经验和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审计全覆盖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专业胜任能力明显不足给审计质量把关造成了很大影响。

2.审理深度不够。目前的审理方式主要是事后监督,审理人员并未充分了解、掌握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审理意见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缺乏全面准确把控;审理时间紧促,只能分析项目大体问题,对更深层次问题的发现需要更多时间的投入,审理意见往往更容易表面化、肤浅化。

3.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执行不力。主要反映在审计组内部对质量控制规定执行不力,审计审理(复核)人员岗位责任意识不强,对审计质量监督把关不严,业务审定审计报告及审计决定规定执行不到位,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措施执行不严格等。

二、加强和改进审计质量建设的建议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扩大审计影响、增强审计威信、提升审计地位的重要前提。因此,为有效推进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突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基础,着力加强审计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为审计质量管理提供人才支撑。

审计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审计机关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审计机关引进人才支持的同时,必须立足向内挖潜,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能力。要建立常态化的审计干部学习教育机制,采取在岗培训、脱产学习、以老带新、横向交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大型审计项目实训锻炼等多种措施,加强对广大审计人员审计理念、审计业务、法律法规和计算机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审计业务大比武、审计业务能手评选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学习思考能力、系统分析能力、跟踪突破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廉洁自律能力,提局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着力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

(二)要突出审计业务工作核心地位,着力加强审计业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为审计质量管理提供不竭动力。

审计业务工作是审计质量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审计质量建设的动力源泉。没有审计业务工作,审计质量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在审计业务建设上狠下功夫。从审计机关的情况看,当前,在审计业务工作上应着重抓好以下方面:

一是必须认真搞好年度审计项目的制定和执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是各级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蓝图和指针。审计项目计划制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审计机关的工作成效和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因此,每年年初,审计机关必须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好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首先要围绕县域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县政府工作中心、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及相关领导机关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授权审计事项、有关部门委托或提请审计机关审计的事项、群众举报和公众关注的事项,以及审计机关经分析应当列入审计的事项等方面来确定备选审计项目;其次要对备选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在评估审计机关可用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审计项目,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并以正式文件下达到全局各个部门执行。同时应加强对审计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增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约束力。

二是必须牢固树立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意识,在查深、查透上下功夫。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广大审计人员要发扬敢于吃苦、敢于碰硬、敢于坚持原则的精神,在摸清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审计思路,强化审计分析,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大力开展延伸审计和跟踪审计,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案件线索,要做到查深、查透、查彻底,扩大审计战果。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审计署、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经济案件查处协调配合的规定,建立健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及司法机关的工作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大经济案件移送力度,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反腐倡廉和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提升审计监督效果。在审计机关内部,应逐步实行“审计实施、审计处理、审计审理和审计执行”四分离改革,解决审计执法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强化审计整改措施,建立审计整改检查督办制度、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制度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加大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审计决定落实,并将整改情况纳入向县人大报告的工作内容,接受人大监督。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审计情况,经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发布审计公告,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以此来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果。

四是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规范化程度。《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因此,审计机关在安排部署审计工作、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组织审计项目实施和报告审计结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内容、标准和要求。全体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审计准则的学习,将审计准则的规定铭记于心,化用于行。在审计项目实施中,时常以审计准则来检验审计操作行为,增强执行审计准则的自觉性。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评比中,必须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严格检查,严格考核,使审计准则的贯彻执行经常化、制度化,确保审计质量不断提高。

五是必须加强审计综合分析,真正发挥好审计的“谋士”作用。要加强对审计情况的综合分析,从健全制度、机制,完善管理办法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使审计意见和建议进入县领导决策层,在县委、县政府宏观管理决策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审计的重要作用。

六是必须进一步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进大数据审计。审计机关在加大审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要不断加大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培训力度,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省审计厅和审计署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和计算机中级水平考试。同时,在审计工作中要强力推进大数据审计和联网审计,并加强对大数据审计案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不断提升计算机审计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要突出审计质量控制作用,着力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制度建设,为审计质量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管理的总抓手,是审计质量管理的有效保障措施。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审计机关必须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坚持整体联动、分级控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奖惩并举的原则,着力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构建运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为审计质量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具体来讲,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和审计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学习教育,着力增强全员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管理意识。要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国家审计准则》以及审计署关于审计审理的相关规定,增强全体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和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意识,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广大审计人员依法依规办理审计事项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审计质量控制氛围。

二是必须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管理机构建设,为审计质量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审计机关应按照“四分离”原则,审计审理机构要明确岗位工作职责,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使审计机关的审计审理工作步入正轨,真正发挥审计审理全过程参与、全过程监督、全方位管理的审计质量控制作用。

三是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审计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审计机关应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质量分级控制、审计小组会议讨论、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计项目审理、审计质量检查、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审计质量过错责任追究和审计工作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并在日常审计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和落实,着力构建审计质量管理的良性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审计质量考核的奖励和惩处力度,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保障审计质量的目的。(付秀玉)


当前页面地址:


分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